大城县冯庄村:以榫卯承古韵 用藤编织新篇

2025-08-18

    在大城县南赵扶镇冯庄村手工艺人李铁强的工作室里,红木椅的框架上几缕细藤正在他指尖穿梭编织。这些藤丝经过他细密的编织,便成了红木家具床、椅、凳面上的软屉,既提升了家具的舒适度,又保留了传统的技艺特色。


    藤编工艺与传统家具渊源已久。唐朝时期,人们已经开始尝试将藤编与家具结合,到了宋代,藤编成为床、榻、椅的软屉已经被经常使用,而明清时期,藤编工艺更加成熟,藤编已经达到纹样精巧繁复,如丝如织、精细无比的程度。时至工业发达的今日,藤编技艺仍靠纯手工制作。


    手工艺人李铁强说:“我从事老家具修复有20年,很多老家具几乎都是硬木与藤编的结合,藤编技艺的珍贵不在于老,而在于它的传承与发展,并在当下依然被认可和使用,而非是活在时光里的老物件。”


    这门手艺看着简单,步骤却不容半点含糊。先在木料上按尺寸打眼,孔位偏差一丝,后续编织就难对齐;接着是“拉棕”,棕绳得拽得紧实,像给家具铺好“筋骨”;再是“拉藤”,藤条要先泡软劈成细如发丝的藤丝,才能顺着棕绳的底架编。最见功夫的是交织时经线压纬线,纬线再压经线,往复之间,万字、喜字、如意等图面便慢慢在木架上“长”出来。


    李铁强说:“像这些精美交织的藤条,看似柔软却扎根于生活中,我现在用最朴素的材料,最简洁的技艺,把我们的传统工艺传下来,用匠心来讲述生活美学。”


    当这些凝聚匠心的红木家具走出工作室,经过最后的修饰,便在红木家具展厅中华丽登场。文雅的编织纹路与红木沉稳的木色交相辉映,让家具在光影流转间,漾起东方生活独有的雅致韵味。在工作室的凿木声、展厅的赞叹声与订单的确认声中,这门千年工艺正以崭新姿态延续着它的生命脉络,诉说着藤编工艺与红木家具结合的悠久历史与现代市场的精彩篇章。


    廊坊檀锦阁家具公司销售经理付明霞说:“我们把工艺难点变成文化卖点,目的就是让老手艺在市场中绽放出新的生命力,传承有了活力。在加入文化故事后,我们的订单提高了30%,年销售椅凳等软屉家具达到了5000把(件)。”
    (增超 蓁蓁)




阅读3
分享